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 部门简报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简报(总第4期 2012年第4期 )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13-01-09 浏览次数: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

  

2012年第4     201212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领导小组



 

 

本 期 要 目

l 我校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专项》获批资助

l 我校承担的2012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l 我校对口支援绵竹地震重灾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l 我校荣获 “支持启东科技创新先进合作单位”称号

l 我校成立农村发展学院

l 校领导应邀赴建邺区洽谈区校产学研合作

l 我校加入“六合区科技人才联盟”

l 我校与淮安市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l 我校江阴果树专家工作站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l 我校在赣榆“双百工程”基地举行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l 学校召开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

l 学校召开江苏省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

l 南京农业大学神力特生物凹土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l “宁粳4号”水稻新品种观摩会在连云港召开

l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一行参观我校科技展品

l 葡萄技术推广促产业发展 科学培管获优质高效

l “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l 诺贝尔奖获得者Jorgen E.Olesen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l 我校与射阳县农委共同举办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蛋鸡养殖培训

l 徐州铜山区“五星”村书记 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l 江苏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种植)省级培训班南农开班

l 我校为农技推广骨干开展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

l 江苏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园艺)省级培训班南农开班

l 我校承办首届全国耕地质量提升大会

l 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研修班结业

l 芜湖市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技人员培训班在南农开班

l 我校学生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l 我校学生在21世纪江苏青年创业挑战赛获佳绩

l 我校学生喜获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赛事特等奖

l 我校召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交流会

科技服务推广项目

我校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专项》获批资助

教育部、科技部1210日公布2013年大学农业科技服务预算农村评审结果,经过201272日在省科技厅参加了项目的远程答辩;并按教育部、科技部要求与西北农林、浙江大学和东北农大共同完成了向国家财政部申请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建议书。1013日在中国农大参加了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管理与工作交流会;1017日在北京参加对“现代农业区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举行的论证会;1113日送交课题论证报告和预算书;我校陈巍教授主持的“长三角现代农业区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立项,国家财政预算拨款767万元,这将为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校承担的2012年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11月中、下旬,江苏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对我校在灌云、射阳、高淳、张家港四县(市)实施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八个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考评,我校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以及考评前的充分准备,八个项目分别顺利通过了验收。这八个项目分别是:由杨立飞主持的“西瓜、葡萄、紫苏、西红柿高效优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综合技术示范和推广”,颜培实主持的“农村养猪规模化技术支撑示范”,陆应林主持的“商品蛋鸡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刘德辉主持的“药用菊花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和高效设施园艺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赵明文主持的“葡萄新品种、双孢蘑菇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周鑫主持的“螃蟹高效养殖新技术”,黄保健主持的“设施蔬菜高产、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章镇、渠慎春主持的“桃、梨、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考评组通过查看基地现场、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审阅蹲点及培训台账,通过充分的质询和核实,对我校“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工作进行考察。对我校在发挥学校优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我校对口支援绵竹地震重灾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2012924日,科技部邀请江苏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农业厅、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我校在四川省绵竹市实施的“绵竹地震重灾区高效生态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观摩了示范方的水稻长势,审阅了相关资料,通过质询、答疑。验收专家对项目实施效果予以肯定,并建议项目组尽快进行项目成果鉴定。我校科研院产学研处处长杨德吉出席了现场验收会。

   绵竹市农业局局长周静感谢我校在水稻栽培等方面对绵竹的长期合作与支持,并表示“绵竹地震重灾区高效生态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示范”项目是绵竹市近年来运行最成功的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水稻生产和组织水平。周静还就今后绵竹市推广项目成果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安排。

   国家星火计划“绵竹地震重灾区高效生态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示范”项目由我校丁艳锋教授主持,执行期为2010年至2012年。项目针对绵竹高效生态型籼稻水稻高产技术以及“籼稻改粳稻”进行了系统的专题研究和示范。在绵竹市新市镇花园、金兰村以及齐天镇建立分别建立常规手插与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片。核心区面积238.4亩,3年全市累计示范总面积5万亩。项目区籼稻每亩节约成本20-30元,每亩节约灌溉水40%-60%,平均增产80.5kg/亩。粳稻千亩方示范与剑南春酒业公司形成订单农业,收打7.7亩,湿重5.625吨,烘干干重4.628吨,平均亩产601.2公斤,每亩增加收益300元以上。

我校荣获“支持启东科技创新先进合作单位”称号

以“科技促进发展,人才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启东科技节暨沿海开发经贸洽谈会,于20121023-25日在启东举行。我校作为唯一获奖的农业院校,在会上荣获启东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支持启东科技创新先进合作单位”称号。

我校科研院产学研处组织农学、园艺、动科的15位专家参加了科技节,并开展科技大篷车模式的下乡活动。开幕式后,沈益新、王锋、汤一卒、袁希汉等教授分别在启东市委党校和农委为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共220余人开展了羊饲料及疾病防治、蚕豆、蔬菜的种植技术讲座,汤国辉、郭世荣、吴震、黄海等分别赴启东江天绿化园区、博圣休闲农业基地和王鲍镇考察了果蔬苗木生产和设施大棚芋头生产,并围绕农业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和人才作用,实现政产学研用金紧密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与当地政府、企业及科技人员举办了座谈。

2008年我校在启东成立专家工作站以来,在以汤一卒教授为站长的20多位专家教授的努力下,从卞新民主持的启东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到“四青作物”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初步形成了紫玉米等农作物与畜禽等多个产业体系与技术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在专家工作站基地的品种试验示范,在2012年又选育出了“苏鲜蚕1号”“苏鲜蚕2号”等优良鲜食蚕豆品种,并已通过江苏省新品种鉴定。通过我校创新与服务团队的努力,形成了启东传统农业快速转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创新驱动,有力促进了启东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地与平台建设

我校成立农村发展学院

20121020日,在我校11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上,学校决定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并举行揭牌仪式。该学院作为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进一步做实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办出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特色。

校领导应邀赴建邺区洽谈区校产学研合作

应建邺区副区长王德宝邀请,1117日上午,副校长丁艳锋带队前往建邺区进行合作交流洽谈。

建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联潮、副区长王德宝以及区人事与社会保障局、人才办、科技局、科协、新城科技园管委会、新加坡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和雨润集团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王德宝介绍了建邺区的总体规划、载体建设、产业布局及相关配套设施。他指出,建邺区集聚高端产业和大批优质的重点和龙头企业,在很多领域已经和南京农业大学开展了深入合作,希望今后在“321计划”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加强合作。随后,许联潮重点介绍了建邺区的人才政策以及建邺区的区位、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他指出,建邺区科技创新氛围好,意识强,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是科技创业良好孵化器。希望建邺区和南农大在人才交流上形成常态化合作模式,诸如干部交流、科技特派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合作,以便南农大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在建邺区落地、转化。

座谈会上,丁艳锋介绍了我校对南京市“科技九条”的践行情况和我校教师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上半年“321计划”申报和受资助情况。他指出,南农大积极响应南京市人才政策,并且率先在学校成立了对接“科技九条”的机构,学校在教师创新创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南农大在生物种业、食品加工、农业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利用、兽医兽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与建邺区在多个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整个交流过程中,双方就现有合作基础以及潜在合作潜力进行了积极讨论。科研院副院长陈巍、食品学院副院长屠康、组织部副部长刘亮及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赵立艳陪同座谈。

我校加入“六合区科技人才联盟”

1027日上午,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六合团在六合大厦隆重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暨“六合区科技人才联盟”启动仪式。六合区区政府副区长黄军伟主持活动仪式,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军强致欢迎辞,我校副校长陈利根应邀出席。

陈利根、江苏大学副校长施卫东、南京市六合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世贵,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高政文、南京市科委纪检组长陈丽君共同启动“六合区科技人才联盟”。该联盟由江苏省第五批“科技镇长团”六合团发起成立,是全省首家区县“科技人才联盟”,目前已吸引近200家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近500名科技人才加盟。

我校与淮安市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

129日,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在淮安举行。校长周光宏、副校长丁艳锋应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周光宏与淮安市市长曲福田共同签署了南京农业大学—淮安市战略合作协议。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解民,副省长徐鸣,省政协副主席包国新,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陈文新等出席了签约仪式。省委副秘书长胥爱贵主持了签约仪式。

徐鸣在致辞中指出,淮安是江苏粮食主产区,也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主产区之一,淮安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这次战略协议的签署,将有力地推动淮安农业发展。希望协议的签署成为一个良好开端,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他还指出,高校要依托科技力量加强对淮安农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徐鸣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协议在淮安大地结出丰硕成果,加速推进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次签约是在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振兴苏北、加快淮安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背景下举行的。早在927日,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洪权受曲福田委托,来我校商讨校市全面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事宜。本次签约成功是校市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双方计划在今后的合作中,逐步加强在优良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淮黑猪育种及产业化开发、城乡统筹与土地管理与使用制度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帮助淮安加快“三农”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早日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作出贡献。

我校江阴果树专家工作站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125日,南京农业大学与江阴市璜土镇合作共建江阴市果树专家工作站签约与揭牌仪式在江阴市璜土镇政府举行。

我校副校长丁艳锋教授,园艺学院党委书记陈劲枫教授、党委副书记韩键,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处处长杨德吉教授,江阴市副市长郑建勇,江苏大自然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仁忠,璜土镇党委书记陈福良、江阴市科技局、农林局相关负责同志及园艺学院部分教师出席了仪式。

会上,双方就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特色,结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目标,围绕璜土镇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整合果树、蔬菜、花卉、生态植物、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加快璜土园艺产业发展,打造美丽璜土、休闲生态都市农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丁艳锋、郑建勇共同为专家工作站揭牌。杨德吉、占纪平和周仁忠分别在《南京农业大学与江阴市璜土镇合作共建江阴市果树专家工作站协议》上签字。
   
该工作站第一期建设时间为5年,璜土镇及大自然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提供40万元人民币运转经费用于专家工作站的研发建设工作。工作站站长为国家葡萄产业体系专家,园艺学院陶建敏教授。

我校在赣榆“双百工程”基地举行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为积极推进连云港“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深入实施,推动教育部科技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根据我校与连云港第三期“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合作协议书要求,经过现场考察和筛选,学校将在东海石梁河葡萄园区、赣榆墩尚泥鳅养殖基地建设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

119,我校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处处长杨德吉与连云港市科协副主席章峰在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共同为专家工作站揭牌,并参观考察了赣榆县塔山畜禽养殖基地等。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我校科教兴农办主任汤国辉以及相关市县领导和专家老师。

学校召开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

1127日,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牵头、公共管理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的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国务院学位办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钟甫宁教授、我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刘凤权教授,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祖辉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包宗顺研究员以及我校经管院、公管院等协同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骨干参与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应恒教授主持。

刘凤权介绍了国家“2011”计划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形成背景、基本情况、实施程序以及学校的要求与部署等相关情况。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晶教授介绍了我校牵头建设的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与计划。与会同志围绕国家和江苏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的定位与建设目标、协同创新机制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本着“立足江苏,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建设宗旨,围绕我省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南京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及创新团队、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联合浙江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省内外优势资源,以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研究对象,按照“一个中心、六个平台”的整体构架,建设农业产业组织与经营制度创新等六个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

学校召开江苏省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

1126日下午,由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牵头组建的“江苏省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在我校食品院会议室召开,我校副校长丁艳锋、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刘凤权出席了会议。来自江苏大学、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江苏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以及南京农业大学食品院、动科院、动医院、理学院、植保院、工学院等协同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食品学院院长陆兆新主持。

丁艳锋介绍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基本内容,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并强调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刘凤权详细介绍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形成背景、基本情况及实施程序等。

食品院屠康副院长从创新中心重点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内容、前期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下阶段计划开展的主要工作等方面介绍了中心建设的基本设想。丁艳锋和刘凤权分别对中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丁艳锋指出,中心建设应贴合江苏省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并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各高校和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就中心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部署。

南京农业大学神力特生物凹土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1220日,南京农业大学神力特生物凹土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淮安市盱眙县科技局举行。盱眙县政协主席、凹土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赵长桂,盱眙县副县长王爱勤、江苏泽铭集团董事长黄正君,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处处长杨德吉,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杜文兴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黄正君在会上致辞,他表示,自今年4月产业研究院签约以来,周岩民教授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凹土在发酵工业领域中柠檬酸废液吸附以及再利用、新型畜禽凹土饲料产品、新型凹土无机抗菌剂等生物凹土产品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凹土在柠檬酸废液吸附以及再利用、新型凹土无机抗菌剂已经通过客户端中试和试用阶段,得到了客户的肯定。

生物凹土产业研究院院长,我校动科学院周岩民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杨德吉处长与赵长桂主席为产业研究院揭牌。

该研究院作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将着力开发凹土在生物化工、养殖业、饲料工业及环保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本次揭牌意味着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生物凹土产品的系列研发进入系统化、见成效的阶段,也将为我校其他专业进行跨领域、跨行业建立研发平台提供良好借鉴经验。

科技服务与示范推广

宁粳4水稻新品种观摩会在连云港召开

由我校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宁粳4观摩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该品种以高产、优质、抗虫害为特征,在连云港东海县和赣榆县两个百亩示范方,具备了手栽稻亩产850公斤以上、机插稻亩产820公斤以上的高产结构。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贾敬敦,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我校农学院教授万建民,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江苏省种子站站长周春和,江苏省作栽站站长邓建平等以及来自安徽、河南和江苏等省种子站、作栽站和种子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出席观摩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首先来到东海县和赣榆县的百亩示范方,对水稻长势情况进行了观摩考察。万建民和丁艳锋分别介绍了宁粳4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设计栽培技术和示范推广情况。

贾敬敦对本次观摩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宁粳4在栽培技术上是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探索,整个过程管理都基于定量的理念引入精准农业技术,初步形成了以精准操作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生产方式,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意义重大。他希望研发团队、种业企业和相关的服务机构能够协同起来,以宁粳4等新品种的创制和中试转化为契机,高度聚集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产业要素,通过交流引发思考、推动设计、促进实践,深入探索适应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一行参观我校科技展品

1128日上午,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建设的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在玄武区钟灵街50号的紫金生态园内正式开业。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主持开店仪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等部省领导为总店开业剪彩。

副省长徐鸣在仪式致辞中说,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需求,我省科技战线探索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这是科技为农服务的创新举措。希望全省科技系统围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做好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使科技服务超市越办越好。

开店仪式后,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一行来到我校展位,饶有兴趣参观了粮食与畜禽加工等样品,并详细了解了展品的情况,对我校的展品表示赞许。

此次活动中,我校共展示了科技成果150余项,实物展品60余件,其中工学院展示的农田环境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园艺学院展示的新品菊花异彩纷呈,用多个品种扎成八个大型的花球受到了关注与赞赏。葡萄、梨、大宗农作物种子、肥料、南农食品、卤制品等展示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悉,自2008年以来,我校汤国辉等3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省级服务团专家,负责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运行机制的研究,积极参加调研策划与设计,指导超市建设,开展项目规划论证、申报与实施,如在灌云分店王圩便利店培育出西瓜节擂台赛得主陈娟为代表的多个示范户,每亩收入超万元,2011年总效益达到50多万元。我校专家还深入分店、便利店开展咨询培训,参与百名专家超市行等活动。

我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巍、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处副处长李玉清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葡萄技术推广促产业发展科学培管获优质高效

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对接县高淳县驻村教授陶建敏、乔玉山给对接村镇葡萄栽培带来了新技术。

在对接之前,本地区所生产出的葡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受连阴雨影响、商品性低、易染病害等问题。对接之后,两位教授根据葡萄生长关键时期,定期到对接村镇蹲点,给葡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帮助农户管理,带着农民一起干,解决了当地在葡萄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着重推广了葡萄避雨栽培新模式。

葡萄避雨栽培是以避雨为目的将薄膜覆盖在树冠顶部,以躲避雨水、防菌健树、保护葡萄、提高葡萄品质和扩展栽培区域的一种方法,它是介于加温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类型。葡萄避雨栽培的避雨方式很多,两位专家结合对接村镇葡萄栽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避雨方式(架式)的选择是适合当地葡萄避雨栽培的技术关键。他们通过对葡萄栽培各环节、各阶段的控制要点、平棚搭建要点、避雨管理控制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指导,并通过实例进行实践,为当地设计并构建了平棚架栽培包塑钢管隧道式避雨栽培模式,使当地的葡萄生长显著减少了病害侵染,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减轻裂果,改善果品质量,避免雨日误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0121111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对我校菊花研究团队完成的菊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程顺和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等专家组成。鉴定会由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副处长徐利群主持。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与技术报告,查看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了菊花种质资源和育种基地,经质询与讨论,认为该成果的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

菊花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菊花遗传基础狭窄,而我国拥有大量菊花近缘种属植物,发掘近缘物种中的优异基因(观赏性、抗性)并导入现代商业品种,是菊花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迫切需求。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以新奇特、抗耐性品种选育为核心,以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优异种质发掘、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为主线,开展了系统研究。

项目组共收集保存菊花种质资源3300余份,居全国首位。创建了菊花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核心种质的长期保存。建立了基于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抗性和观赏性快速评价体系,发掘优异种质67份,优异基因9个,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异基因储备。建立了基于幼胚拯救的远缘杂种创制技术,共获得15个属间、6个种间远缘杂种236份;成功地将6个外源种属的抗蚜虫性、耐寒性等转入了栽培菊花,拓宽了菊花基因库。率先建立了以远缘杂交、外源种属抗(耐)性利用为主体的花型、花色、花期、株型改良的育种技术体系。共选育盆栽小菊、匍匐型地被菊、切花菊等新品种92个,其中早花夏菊、国庆菊及晚花寒菊新品种39个,使菊花整体观赏期延长了6个月;在花色(双色)、花型(风车型、托桂型)、株型(自然成球、完全匍匐)等方面育成的新品种超过了国内外同类品种,对引领菊花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创建了利用高抗耐逆、根系发达的野生黄蒿作砧木与菊花嫁接生产插穗的种苗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通过不同花期品种搭配及光温调控等,形成了菊花二年五茬栽培模式,实现了菊花周年生产。

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5个,国际登录品种1个,8个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发表研究论文195篇,其中SCI收录52篇。成果已在江苏、云南、北京、上海、四川等1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交流与培训

诺贝尔奖获得者Jorgen E.Olesen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1020日下午,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 .Denmark)农业生态系教授、哥本哈根大学兼职教授Jorgen E.Olesen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全球资源匮乏条件下农业发展的挑战”的精彩报告。来自海内外的400多名师生和校友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沈其荣主持。此次报告是南京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

Jorgen E.Olesen教授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资源极端匮乏、生态条件急剧恶化,土壤资源、气候资源及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也发生较大变化,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及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也危及人类的粮食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球农业生产将面临严峻挑战。Jorgen E.Olesen教授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环境恶化产生的影响迫在眉睫。

在互动环节,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Jorgen E.Olesen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在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报告会圆满结束。

我校与射阳县农委共同举办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蛋鸡养殖培训

1031日—111日,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处杨德吉处长、董艳老师、许家荣教授、陆应林博士再次来到射阳县,和县农委共同在海通镇中尖村、新坍居委会举办了二期蛋鸡养殖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蛋鸡的营养调控、无公害食品鲜鸡蛋生产、蛋鸡秋冬季饲养管理、鸡病快速诊断方法等,培训期间发放专家编写的资料200多份,《蛋鸡生产关键技术》150本。培训结束后,专家还到项目示范基地—江苏省金鸡园禽业有限公司和利旺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

徐州铜山区“五星”村书记 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1118日,徐州铜山区“五星”村书记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南京农业大学资环楼继续教育学院报告厅举行,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钱贻隽、徐州铜山区委组织部王大臣副部长等出席了开班典礼。

江苏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种植)省级培训班南农开班

1224日,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金陵研究院三楼国际报告厅举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骨干人才(种植)省级培训班开班,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单正丰出席了开班典礼。

单正丰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表示欢迎。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教科研相关情况。他说,我校十分重视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长期以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及人才优势,主动为“三农”服务,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农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数万人。

单正丰表示,继续教育学院将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要求,从基层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置培训课程,邀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时全力以赴地做好重点班的服务保障工作。他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力争通过这次培训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使南京农业大学与各学员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

2012年,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农技推广人员近1200人,省级班和县级班培训人数均居江苏省各农业院校之首。目前,省级园艺重点培训班已顺利结束,本次种植业省级重点班学员共198名,均为来自各市县的基层骨干农技人员。

我校为农技推广骨干开展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

1219日,江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应邀到我校继续教育学院,为137名园艺专业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作题为《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培训。 该期园艺重点培训班学员均为来自我省26个县市的基层园艺技术骨干。

蔡恒详细介绍了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所具备的坚实基础,号召学员们行动起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充分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今年,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科学筹划、周密部署,为江苏省培训农技人员1200余名,培训人数居全省涉农院校之首。

江苏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园艺)省级培训班南农开班

1217日,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骨干人才(园艺)省级培训班开班典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单正丰出席了开班典礼。

单正丰对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各位学员表示欢迎。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教科研相关情况。他说,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长期以来,学校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各级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及人才优势,主动为“三农”服务,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农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数万人。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高度重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

单正丰表示,继续教育学院将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要求,从基层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置培训课程,邀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时要全力以赴地做好重点班的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他希望各位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使南京农业大学与各位建立更广泛的联系,进行更多领域的合作。

2012年培训省农委分配给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技推广培训人员近1200人,省级班和县级班培训人数都居江苏省各农业院校之首。此次省级园艺重点培训班学员共137名,都是来自各市县的基层园艺骨干农技人员。

我校承办首届全国耕地质量提升大会

109日,第一届全国耕地质量提升暨第五届中国有机(类)肥料大会在江阴市华西村召开,大会以“发展有机(类)肥料、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为主题,旨在为发展有机(类)肥料产业提供工艺技术、为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产品与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效途径,为土壤肥料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搭建平台。大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江阴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和江阴市农林局承办。全国土壤肥料领域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农技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致开幕辞。他强调本次大会将有机(类)肥料研究与耕地质量相结合,就是希望能以有机(类)肥料的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国的耕地质量。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耕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导致土壤肥力衰减、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他希望与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将我国的土地培肥工作变作农民的自觉行为,呼吁相关企业将耕地的培肥予以有机(类)肥料的产业发展之中,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培肥我国的土壤。

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徐茂,张福锁教授和沈其荣教授分别就我国目前的耕地质量与肥料发展趋势、测土配方施肥的进展、有机类肥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省耕地质量管理与有机肥推广情况等议题进行了报告。本次大会持续3天,分为学术报告、企业考察以及课题组专题讨论三项议程,组织代表参观了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加工现场,以及华西村现代农业园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

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研修班结业

1213日,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我校副校长沈其荣、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亚非处处长吴劲松出席典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红生主持仪式。

沈其荣对研修班培训进行了总结。他说,研修班介绍了中国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探讨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举措。他希望学员回国后继续支持和推动本国与中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合作,拓展合作范围,充实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

吴劲松代表教育部致辞。他首先对我校为援外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吴劲松表示,中国政府一向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交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他希望学员将学到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带回自己的祖国,促进祖国的农业发展,并希望研修班能够为双方合作架起桥梁,为推进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打好基础。

最后,沈其荣和吴劲松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赠送礼品,并与学员合影留念。

本次研修班由教育部委托我校举办,为期两周,来自亚洲和非洲的6个国家的16名司处级农业官员和涉农高校校长(院长)参加了研修。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及江苏省农委、江苏省商务厅的官员为研修班授课。

芜湖市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技人员培训班在南农开班

1030日,芜湖市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技人员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我校举行。

   开班典礼上,继续教育学院钱贻隽书记代表学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欢迎。他向学员们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相关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学校干部培训服务社会的基本情况。他说,芜湖市农委把培训班设在南农大,是对我校科研、教学实力的认可,我们一定会根据芜湖市农委的要求,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全力以赴地做好培训班的服务保障工作,使学员学习顺利、身体健康;同时希望各位学员在学习期间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与老师、专家们交流,力争通过这次培训学有所获。更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使南京农业大学与芜湖市建立更广泛的联系,进行更多领域的合作。

   

学生培养与创新创业

我校学生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20121124日至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上海举行。由我校刘向、洪越、余书恒、沈荣海、韩亚静和冷宗阳等同学组成的Black Bird创业团队设计的《江苏无菌界农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品荣获大赛银奖,及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我校荣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参赛期间,副校长胡锋、校团委书记夏镇波等一行赴沪看望慰问了我校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并观看了大赛开幕式。

我校学生在21世纪江苏青年创业挑战赛获佳绩

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工商联联合主办,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宿迁团市委、《风流一代》杂志社以及21世纪•天使资本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1世纪江苏青年创业挑战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宿迁市落下帷幕。由我校食品科技学院王佳媚、龙门、马龙俊、刘瑶和经济管理学院章舒彦同学设计的环境友好型功能性食品包装新材料开发项目成功入围决赛,获“21世纪江苏青年创业挑战赛最具团队精神奖。我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据悉,本次大赛自20113月启动以来,共有省内外926家高校与企业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涉及高效农业、工业制造、商务贸易、文化创意、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20多个产业。通过初赛、复赛、半决赛等环节层层遴选,共有6支创业团队入围最终决赛。

我校学生喜获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赛事特等奖

112日至4日,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第二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在湖南长沙举行。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1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团队参加了比赛。经过近2天的激烈角逐,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动物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兽医协会主办,由湖南农业大学、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集团承办。作为全国动物医学专业学子实践技能竞技的重要平台,大赛旨在推进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执业水平,进而推动行业发展。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教育部动物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汪明教授,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等出席了大赛开幕式和颁奖仪式。

我校召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交流会

1227日,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在我校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召开。江苏省学位办主任、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处长杨晓江,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胡锋出席会议。各学院负责人、导师代表及相关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等9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杨晓江代表江苏省学位办和省教育厅研究生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我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状况,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三个方面谈了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可能的探索。此外,他还介绍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相关情况,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此次开展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交流会的重要意义。

罗英姿从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特点、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等五个方面作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她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在于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考核体系与评价标准发生了转变,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思路是“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大建设、四个加强”,即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导师队伍三大建设,着力加强理论研究、组织保障、制度配套和经费投入。

沈其荣在会上作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研究生实践培养工作介绍,他从导师素质、学术氛围、国家课题、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概括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具备的要素。在针对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研究生实践培养的介绍中,他阐述了工作站如何从国家需求中抓住科学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并简要回顾了工作站近年来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结出做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需要具备的四点条件,一是科技人员要有货真价实的成果,二是企业老板要有抱负和目光,三是需要政府支持、学校产学研氛围和政策,四是要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而不是单打独斗。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东平、昆山市城区农副产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珊、园艺学院副院长陈发棣、动科院09级养殖业专业学位硕士喻红波分别代表学院、企业、导师和学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在上午的大会开始前,与会代表们参观了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的研究平台和研究生生活设施等。该站作为我校首批设立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之一,依托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科建设,常年有我校10名教师和60名左右研究生在站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我校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功典范。下午,与会代表共同围绕如何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其考核机制和导师队伍建设,学校、学院、导师和企业如何从各自的角度有效推进专业实践工作,以及企业与学校之间如何建立有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共同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水清和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刘红林分别代表两个小组进行了总结汇报。

会上还为122012年获批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19家首批南京农业大学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举行了授牌仪式。

胡锋作大会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举办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大会报告和代表们的交流发言,并对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会议的形式创新予以了肯定。

胡锋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谈了四点意见:一是要看清形势,增强对于实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家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结构的调整具有战略性的布局意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是以往的“点缀式”,而是要形成“半壁江山”,全校上下要提高认识,把研究生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突破。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保障体系。学校已经出台了《南京农业大学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实践教学基地各方职责与义务,细化了日常管理条例,同时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评聘条例》,选聘较高学术水平的企业专家担任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这些制度建设与完善旨在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同时,充分保证培养的质量。他提出,学院和企业要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好在建的50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进而形成开放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有效构筑校内实践基地。

三是要健全组织形式,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校企双方要共同成立基地联合培养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工作站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过程控制,协调解决基地发展与合作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基地各项具体培养工作,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水平。

四是要细化培养要求,加强基地研究生管理。学校编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管理规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内容和考核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专家要根据研究生的能力、特长、兴趣遴选基地实习成员,对研究生实践项目的开展、内容分工、进度控制、成果鉴定实施全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研究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管理水平。

胡锋指出,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做好现有基地建设情况的跟踪调研工作,及时解决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适时遴选、培育新的基地,不断思考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实现基地建设常态化。要科学地整合校企资源,本着真诚相待、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推动基地建设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标题新闻

u 我校专家荣获江苏省“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专家”称号

u 我校为新疆克州经济管理干部举办解读党的十八大专题讲座 

u 从今年热闹的洋马菊花节看我校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成效

u 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农民创业(蔬菜园艺)培训班

u九三学社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在丹阳参加第二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暨百名教授进乡村活动

u 新疆克州创先争优活动骨干人员培训班在南农开班

u新疆克州水利系统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班开班

u 我校2012年成人招生录取各类新生5036

u 江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种植)省级培训班南农开班

u 我校新增两名产业教授

u “南京农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召开

u 江苏省旅游学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分会在我校成立

u 我校举行2012年实践育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u 我校接受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评估验收

u 我校2项成果获首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辑: 艳 田素妍 金晓明                            稿:   杨德吉

 址:南京市卫岗1号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编:210095

E-mailxncfz@njau.edu.cn                                话:025-84396320

本期报送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农业部和中国科协、中国农学会、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厅局和学校领导与相关部门                                                                   

本期印数:250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电话:025-84399106 E-mail:xncfzyjy@njau.edu.cn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  210095  苏ICP备11055736号-3